查看原文
其他

从菜鸟晋级高手,大牛教你高效刷文献!

2016-07-10 医生科研助手 解螺旋



特别福利:关注 "螺旋" 微信公众号,回复关键词"7月"可索取2016年7月资源包三款语言神器:国产纠错神器-易改1check+语法纠正神器Ginger+写作风格检查神器WhiteSmoke。


作者:解螺旋·子非鱼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解螺旋·医生科研助手


导语

人和人的差距源于8小时之外的学习,学霸与学渣的差距大概也在于此。暑假是一个轻松放空的机会,也是一个补缺补差、调整个人知识结构的机会,作为一个科研人,或者即将成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文献阅读的质量和数量在很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科研高度。


世界这么大,数据库这么多,科研文献浩瀚如海,如何做到事半功倍,有效阅读很关键。今天,小鱼就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来分享一些最易被我们“青睐”的文献的阅读技巧及注意事项。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文献?

文章千千万,高质量的文章如品茶,越品越香;层次较低、粗制滥造的文章如酗酒,越喝越蒙,所以文章选择很重要。什么样的文章是我们所需要的呢?


1)本领域核心期刊的文献。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核心期刊,首先你要了解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有哪些,这个就要靠学长、老板或者网上战友的互相帮助了。


2)本领域牛人或主要课题组的文献每个领域内都有几个领军人物,他们所从事的方向往往代表目前的发展主流。怎么知道谁是“领军人物”呢?


第一,在ISI里检索本领域的文献,利用refine功能找出论文数量较多的作者或课题组;另一个方法,先要了解本领域有哪些规模较大的国际会议,登陆会议主办方的网站,一般都能看到关于会议的invited speaker的名字,作为邀请报告的报告人一般就是了。


3)高引用次数的文章。一般来说高引用次数(如果不是靠自引堆上去的话)文章都是比较经典的文章。多读这样的文章,体会作者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和图表分析的处理,相信可以从中领悟很多东西。


影响因子(IF)真的很重要,能应用多因素分析、上升到功能研究、结合临床现状并能指导和预测临床治疗的高分文章更需要我们着重学习和分析。下面附一张不同分值的影响因子包涵的深度。



定课题之前的文献选择:


阅读文献从教科书开始,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 查找相关综述,你会发现书上一些所谓的成熟观点,在综述中是“推测”。然后找原始文献,你会发现,有许多实验证据都是在当时条件不够的情况下的初步探索。


如果你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个流行观点没有使用目前最新技术验证,你去验证一下,会有两种结果:证实,那你就是用最新技术验证一个很正确的观点,给他提供了新证据,这属于好工作。另外,你发现前人的观点有错误,那你就找到一条将来的科研方向,继续做下去,搞定!


定课题之后的文献选择:


首先要做的是寻找权威杂志上相关研究领域中权威人士撰写的综述类文章。这类文章信息量大,论述精辟,读后不但有助于掌握相关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内容,而且能帮助我们掌握研究领域的大方向和框架,哪些人、哪个大学或研究所、在哪个方向比较强等等。


其次是泛读摘要,挑选最相关的文章进行精读。精读文章同时做笔记和标记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好文章可能每读一遍就有不同的收获,每次的笔记加上心得最后总结起来就会对自己大有帮助。再次是针对不同的需要对论文进行泛读和跳读。


文献类型的选择:


对于一个以前没有接触的陌生领域看文献的方式是先看中文综述,然后是中文博士论文,而后是英文综述,最后是英文期刊文献。


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过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自己要做什么。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通过中文综述,你可以首先了解这行的基本名词,基本参量和常用的制备表征方法。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因为如果直接英文上手的话,一些基本名词如果简单的想当然的翻译,往往会将你引入误区或造成歧义。同时中文综述里也包含了大量的英文参考文献,这就为后续的查找文献打下一个基础。


中文博士论文,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其第一章前言或是绪论所包含的信息量往往大于一篇综述的。因为它会更加详细的介绍该领域的背景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同时里面往往会提到国内外在本领域做得比较好的几个科研小组的相关研究方向。通过阅读就可以更清楚理清一个脉络。


英文综述,特别是那种invited paper或是发表在高IF期刊上的,往往都是本领域的大家写的。对此要精读,要分析其文章的构架,特别要关注作者对各个方向的优缺点的评价以及对缺点的改进和展望。通过精读一篇好的英文综述,所获得的不只是对本领域现在发展状况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学会很多地道的英文表达。

如何有针对性地文献查找、整理、命名?

确定了自己需要读什么样的文献后,就是通过pubmed 、Sci-Hub、Google等检索工具来查找相应的文献了,这些工具怎么用,解螺旋都有相关文章做了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只强调以下几点。


通过关键词、主题词检索: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


通过检索某个学者: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


通过参考综述检索: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对于文献的整理,很多人并不在意,抱着一种先下载下来再说的心态。往往下载的文献不少,但只是空占着磁盘空间,之后阅读起来也很浪费时间,所以对文献的整理和归类也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对所有的未读文献全部精读相信工作量也不小,尽可能用50字左右来归纳文章(包括文章的目的+表征手段+主要结论)。当你按照这个方法归纳整理几十篇文献后,自然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后再根据你的笔记将文献分类整理,当你在写论文需要解释引用时再回头精读,我觉得这样会提高效率不少。


在归类时,重要文献可以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而且重要文献要注意追踪。


当然分类的标准还有其他,例如根据中文/英文、综述/研究论文等。


1、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


2、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等。


3、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


4、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而且重要文献要注意追踪。运气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线索;运气不好,发现别人抢先了,据此修正你的实验。

如何阅读文献(顺序、重点和方法)

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不同阶段不同目的下,阅读的侧重点和方法有所不同,下面介绍的是几种不同目的的文献读法中最为经典的一种阅读方式,从文章各部分的阅读顺序和重点角度的一种阅读方式。一篇健全的文章大多为IMRAD结构,什么是IMRAD?简言之,它就是:


Introduction:What problem was studied? 

Methodsand Material:How was the problem studied?

Results:What were the findings?              

Discussion&Conclusion:What do these findings mean?


此外,还有一些包括Title,abstract,authors,acknowledgements,declarations, references以及重要的能让我们一目了然的Tables and figures, legends等等。


首先,文章摘要,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了解该篇文章的框架及研究意义,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了解,再决定下载或不下载;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多数文章简单浏览题目、摘要后,直接把几个Figure及Title与legend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


阅读了摘要,接下来我们暂不看方法和材料,直奔结果,这里包括了图、表、图例,根据注释和说明初步对实验结果有了判定,并猜想一下作者意图和结论,带着这些问题再回过头详细阅读,看看能否与作者产生共鸣,有没有思想偏异,我们想不到的Idea赶紧借鉴,我们想到了作者未做到的,也许就是你技高一筹了。


最后文章的点睛之笔,也就是文章的核心部分——讨论,这可谓思想的汇集,脑洞大开的关键处,把握全局,掌握最新科研动向,明确热点与盲区,对我们的实验指导意义重大啊!所以,再次强调讨论处需要重中之重的关注,或许下一篇属于你的Nature或Science,就来自此处启发。


回顾重要内容的读法——take home message


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精读还是泛读),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里找,并且最好从discuss里确认一下。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过关了。Take 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抓到重点。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introduction


重点读introduction,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了解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Reference)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当然,读好的review也行,但这样容易使人变得懒惰。


写文章的读法——discussion


读文章的时候,尤其是看discussion的时候,觉到好的英文句型,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的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就不容易忘记。

文献阅读的一些好习惯

1)先找5篇跟自己论文最相关的外文文章看。花一个月的时间认认真真的看,反复看,要求全部读懂,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学、老师交流一下。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一个月以后你已经上路了。


2)把下载的论文打印出来。把论文根据与自己课题的相关性分三类:一类要精读,二类要泛读,三类要选择性的读,分别装订在一起。


3)看过的文献要温习。看完的文献千万不要丢在一边不管,3-4个月一定要温习一遍,可以根据需要,对比自己的试验结果来看。


4)做好笔记和标记。重要的结论、经典的句子、精巧的实验方案一定要记下来,供参考和学习。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看了等于没看。


5)有些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文献,可以批判性的阅读。我想,如果是你自己做实验多的话,你应该有这个能力判断谁的更对一点。出现实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原因有下:实验方法描述不详细,可能方法有差别;实验条件不一样;某些作者夸大结果,瞎编数据。


6)集中时间看文献。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7)读完后回想。每次读完文献 (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 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里找,并且从discuss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过关了。take 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8)通读全文: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因为读论文的目的并不是学英语,而是获取信息,查了字典以后思维会变得混乱,往往读完全文不知所谓。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将生字标记,待通读全文后再查找其意思。


9)归纳总结:较长的文章,容易遗忘。好在虽然论文的句子都长,但每段的句数并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


10)确立句子的架构,抓住主题:读英文原版文献有窍门的。我们每个单词都认识读完了却不知他在说什么,这是最大的问题。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大量的关系连词,它们承上启下引领了全文。读每一段落都要找到它的主题,往往是很容易的,大量的无用信息可以一带而过,节约你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11)增加阅读量: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最后可以融会贯通。所以,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多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了。


总之,读得多了,读起来就快了,而且也会慢慢喜欢上看外文文献,收获自然也就多了。


精彩内容回顾(回复左边数字查看):

51:一个神奇的网站:检索、分享、同行互助一站搞定

52:干货 |三天征服高冷女神Chip记

53:Endnote,知道这些才算够!

54:分享 | 高水平SCI的七步成文法

55:论文投稿开始要求图形摘要了,怎么弄?

56:3款语言神器,从此告别英文写作图样图森破

57:Pubmed检索实用指南:精准搜索和全文下载

58:干货 | 除了找文献,Pubmed还能干这些

59:如何在七天内写出一篇漂亮的英文综述

60:想和期刊编辑愉快的扯淡,你需要这些…(编辑信件回复模板集萃)

回复SCI、国自然、信号通路、CNS、实验工具、统计查看相应专栏文章!

投稿邮箱: tougao@helixlife.com.cn

合作微信:helixlife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